1、採用比畫簡單的古字。如“從 (从)”、“眾(众)”、“禮(礼)”、“無 (无)”、“塵(尘)”、“雲(云)”等等, 這些字都見於《說文解字》,比繁體字更符合 “六書”。 2、草書楷化。如“專(专)”、“東 (东)”、“湯(汤)”、“樂(乐)”、“當 (当)”、“買(买)”、“農(农)”、“孫 (孙)”、“為(为)”等。 簡化字不僅只是「簡化」漢字,因為有一大部分都採用了古字(例:泪(淚)、从(從)、众(眾)、云(雲)、网(網)、与(與)、杰(傑)、无(無)、异 (異))、異體字(例:尘(塵)、灶(竃)、肤(膚))、民間俗字(例:体(體)、国(國)、响(響)、凭(憑)、随(隨)、属(屬))、行書、草書 (例:书(書)、长(長)、乐(樂)、车(車)、头(頭)、兴(興)、发(發)、东(東)、随(隨)、属(屬))等寫法,有些採用(古字、異體字)的簡化 字比繁體字更有淵源或更符合六書原則,而行書、草書楷化而成的簡化字更不能說成是「醜化漢字、沒有書法感」。 |
00.研易貴在心悟 >
02.易學詞解(Glossary)
名詞 | 說明 |
---|---|
八卦取象歌-南宋朱熹 | 乾三連,坤六斷;震仰盂,艮覆碗;離中虛,坎中滿;兌上缺,巽下斷。 |
人生現象 | 生 長 化 收 藏 |
陽四宮 | 乾坎艮震 |
陰四宮 | 巽兌離坤 |
遊魂卦 | 形容年紀已高近於“魂遊虛墓之間"的情境. |
[原則]扶陽抑陰 | |
[原則]貴寡 | |
Zen | 禪 |
Ego | 我執 |
易之三種 | 謂連山、歸藏、周易也。 |
對卦 | |
(二)純卦 | 一為純陽卦(乾卦), 一為純陰卦(坤卦), 其餘經卦為陰/陽卦稱. |
卦位 | 天人地三才各二爻 |
往來(爻) | 各爻的上下序, 由下而上為往, 由上而下為來. |
二多譽 | 六二, 當位且得中, 遠九五尊位, 不成干擾, 故多美譽. |
四多懼 | 伴君如伴虎, 不得自安, 時生恐懼. |
三多凶 | 九三, 陽亢(ㄎㄤˋ)之象, 位卑不謙, 易招凶禍. |
五多功 | 九五, 當位得中, 至尊至貴之位, 故多功續. |
四正卦 | 乾坤坎離 |
四隅卦 | 兌艮震巽 |
乾之四德 | 元亨利貞 |
爻 | 一劃長 一, 或二劃短 - - |
陽爻 / 剛爻 | 一劃長為陽主剛與主動 |
陰爻 / 柔爻 | 一劃二短為陰主柔與主靜 |
經卦 / 三爻卦 | 八個本體(基)卦, 由三爻組成 |
上卦 / 外卦 | 對六爻卦上三爻稱(四, 五, 上) |
下卦 / 內卦 | 對六爻卦下三爻稱(初, 二, 三) |
綜卦/復卦/反卦/賓卦/反對卦/覆卦 | 六爻以顛倒爻位呈現, 描述本卦情境的一體二面, 周密對情境思考(順逆) |
地位 | 初, 二爻論 |
人位 | 三, 四爻論 |
天位 | 五, 六爻論 |
應爻 / 陰陽相應 / 不相應 | 六爻分三對, 初四, 二五, 三上, 對中各有陰陽者稱相應, 反之為不相應. |
互卦/中爻/卦中卦 | 以二, 三, 四, 五爻重算上下卦象, 描述情境中的隱涵情境, 或以上下互掛稱之. |
分宮卦序 / n爻變卦 / n世卦 | |
<內經>四季 | 四季之生、長、收、藏 |
六爻卦 / 重卦/ 卦別 / 別卦 / 貞悔卦 / 上下卦 / 上下體 | 由二個經卦, 一下一上相盪而成. 稱內外卦. |
三易 | 變易, 簡易, 不易 |
始壯究 | |
錯卦/正對卦/旁通卦/伏卦/變卦/互卦 | 本卦爻的陰陽全相反對變之卦, 描述層層情境變化激烈(明暗) |
當位 | 初三五, 為陽爻; 二四上, 為陰爻. |
乘/承 | 二爻間上與下關係稱之; 陽乘陰(剛上柔下), 陰承陽(剛下柔上) |
應與 / 相應 / 不應(非應即敵) | 六爻分三組, 初四, 二五, 三上, 組內剛好為陰陽各一者稱, 反之稱為不應. |
六藝 | 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。孔子有三千學生,通六藝的只有七十二人。禮是禮儀,樂是音樂;射是射箭,也包括武術。御,在古時是指駕馭馬車,現在則包括開汽車、飛機、輪船等。書是書法,大體上分為篆、隸、楷、行、草五種。數是數學,所謂「知某數,識某文。」 |
中位 / 中正 / 得中 | 二與五爻為中位, 當二爻為陰, 或五爻為陽, 稱中正, 為最佳爻象. |
顯示 44 個項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