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ikipedia,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本草網目 《本草綱目》,明李時珍撰。乃集神農以下諸家本草成書,複者芟之,闕者補之,訛者糾之,凡一十六部,六十二類一千八百八十二種。 每藥標正名為綱,附釋名為目,次以集解、辨疑、正誤,次以氣味、主治附方。其分部之例,首水火,次土,次金石,次草穀菜果木,次服器,次蟲鱗介禽獸,終之以人。前有圖三卷,又序例二卷,百病主治藥二卷。於陰陽標本君臣佐使之論,最為詳析。考諸家本草,舊有者一千五百一十八種,時珍所補者又三百七十四種,搜羅群籍,貫串百氏。自謂歲曆三十,書采八百餘家,稿凡三易,然後告成者。非虛語也。其書初刻於萬曆間,王世貞為之序。其子建元又獻之於朝,有進疏一篇冠於卷首。至清朝順治間,錢塘吳毓昌重訂付梓,於是業醫者無不家有一編。《明史·方技傳》極稱之,蓋集本草之大成者無過於此矣。
本草Wikipedia,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中藥學 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《本草綱目》是以宋朝唐慎微的《證類本草》為資料主體增刪考訂而成的。清乾隆三十年(1765年)藥物學家趙學敏撰《本草綱目拾遺》,用意在拾遺補正《本草綱目》,其中新增716種藥材,補充161種藥物內容,糾舉錯誤34條。 《本草綱目》作者並非李時珍,真正之作者不得而知,李時珍花上一生時間編纂新資料及糾正錯誤資料。 中藥炮製1.總論:定義、發展史、基本炮製二十法、製作方法、目的、各法常用藥、輔料、工具、貯藏。 2.各論:420種藥,分別依來源、藥材性狀、一般炮製法、炮製目的、品質鑑別、台灣市場品、貯藏、不同炮製臨床應用。 3.實驗:各種炮製法之實務操作、常用藥材之性狀鑑別、觀察、辨認。 1. 張賢哲、蔡貴花:中藥炮製學 2. 張賢哲:道地藥材圖鑑(1-6) 3. 葉定江、張世臣等:中藥炮製學 4. 苗明三等:中藥炮製新釋及應用 http://www.pharmnet.com.cn/tcm/knowledge/detail/100503.html http://www.kaiser.com.tw/product/
白芷 寒性
溫
|
07.中醫學(TCM) >